深夜的地下室,依旧亮着灯。
林浩推开门时,陈默正戴着耳机,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林浩看不懂的编程代码。他似乎正在为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构建算法。
“老师!”林浩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陈默闻声,摘下耳机,缓缓地转过头。他看到林浩那副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星光的模样,就已经猜到了结果。
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太多的惊讶,只是平静地问:“接收了?”
“接收了!”林浩用力地点了点头,他把自己的手机递了过去,“直接接收!审稿人二号,他……他认输了!”
陈默接过手机,一目十行地看完了那封邮件。当他的目光,落在那句“作者已经回应了我所有的关切”上时,他那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极其罕见的、如同冰雪初融般的笑意。
那是一种,属于胜利者的、快意的笑容。
“很好。”他把手机还给林浩,“你做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这是他第三次,对林浩说出这句话。但这一次,林浩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句赞美里,包含了更多的、平等的、属于“战友”之间的欣赏。
“这……这都是您指导得好。”林浩由衷地说。
“不。”陈默摇了摇头,“这是我们一起,打赢的第一场仗。是你,用你的那双手,和那股子不服输的犟劲儿,赢回来的。”
他站起身,从那个小冰箱里,拿出了两瓶可乐。他递给了林浩一瓶。
“今天,破例一次。”他说。
林浩接过可乐,和陈默的瓶子,轻轻地碰了一下。
“砰。”
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地下室里回荡,像是他们无声的、只属于两个人的庆功礼炮。
师徒二人,都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喝着手中的可乐。
第二天,文章被《Scripta materialia》正式接收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迅速在702教研室里传开了。
这个消息,引起的“地震”,远比林浩想象的要大。
《Scripta materialia》,虽然不是《Nature》或《Science》那种综合性顶刊,但在材料学这个小圈子里,它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特别是对一个博士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足以证明这份工作的分量和极高的创新性。
一时间,林浩成了整个实验室的“焦点人物”。
他走在702教研室里,那些曾经对他视而不见的同学,开始会主动地、笑着跟他打招呼。
“林浩,恭喜啊!太牛了!”
“师弟,你那篇文章我能拜读一下吗?想学习学习。”
就连之前对他百般刁难的电镜管理员周凯,在茶水间碰到他时,都破天荒地,对他露出了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
而李瑞阳团队的那个角落,则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沉默之中。
林浩听说,那天早上,李瑞阳教授在他们的小组会上,大发雷霆,把张远等人骂了个狗血淋头。他后来又看到张远,黑着一张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整天都没出来。
林浩的心里,感到一阵说不出的畅快。他知道,他用最硬核的、无可辩驳的学术成果,给了所有曾经轻视他的人,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然而,真正让这场“地震”达到顶峰的,是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来自“权力顶峰”的注视。
那天下午,林浩正在和陈默,在地下室里,讨论着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突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林浩以为是徐涛,便随口喊了一句:“进!”
门被推开,走进来的人,却让林浩和陈默,都瞬间愣住了。
来人,竟然是王振国院士。
他身后,还跟着李瑞阳教授。李瑞阳的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和煦的笑容,但那笑容里,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王……王老师?李老师?”林浩紧张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他从未想过,院士和实验室的“二把手”,会同时“驾临”他们这个小小的、被遗忘的地下室。
王院士没有理会林浩,他的目光,直接落在了陈默的身上。
他背着手,像一个巡视自己领地的老帅,缓缓地在狭小的实验室里,走了一圈。他看了看那台被林浩修好的电弧炉,又看了看那面写满了公式的白板,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陈默的脸上。
“陈默,”王院士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我听说,你们在低温下,有了点有意思的发现?”
他的用词,很巧妙。他没有提论文,也没有提具体的成果,只是用了一句“有意思的发现”。但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实验室里那紧张而又微妙的气氛。
陈默看着王院士,眼神平静如水。他没有像林浩预想的那样,激动地介绍自己的成果,也没有任何谦卑或邀功的表示。
他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嗯。”
一个字,不多,也不少。
王院士看着他这副“宠辱不惊”的样子,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混杂着欣赏、惋-惜和一丝期待的光芒。
他没有再追问。
他只是笑了笑,然后,走过去,像一个普通的长辈一样,拍了拍陈默的肩膀。
“好好干。”
他说完这三个字,便转过身,带着身后一脸复杂表情的李瑞阳,离开了。
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
但林浩知道,这短短的三分钟,足以在整个实验室内部,掀起一场巨大的“地震”。
王院士的这次“驾临”,和那句“好好干”,是一个清晰无比的信号。
它宣告着,这个被遗忘了很久的“地下室”团队,从今天起,再也无法低调了。
他们,已经被这座象牙塔最顶端的人,正式地,纳入了视野。
一场新的、更复杂的、来自更高层面的博弈,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