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Acceptance”(接收函)邮件后的第三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林浩的邮箱里,再次收到了一封来自《Scripta materialia》编辑部的邮件。
这一次,标题是:“Your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online.”(您的文章已在线发表。)
邮件里,附着一个简洁的链接。
林浩感觉自己的心脏,又一次被攥紧了。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虔诚的心情,点开了那个链接。
网页跳转,熟悉的期刊官网界面,出现在眼前。
在最新发表(Just Accepted)的论文列表中,第一篇,就是他的文章。
那熟悉的标题,下面,是两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hao Lin, mo chen*
林浩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而陈默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代表着“通讯作者”的、小小的星号。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很久。他感觉自己的眼睛有些发酸。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只存在于导师招生名单上的、无足轻重的名字了。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个体,第一次,在国际学术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颤抖着手,点击了标题,进入了文章的主页。
网页上,有摘要,有图表,有作者信息,还有那个让他心心念念的、可以永久引用的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号码。
在页面的右上角,有一个鲜红的“download pdF”按钮。
林浩郑重地,点击了它。
一份排版精美、格式严谨的pdF文档,缓缓地下载、打开。看着自己那些曾经“丑陋不堪”的图表,如今被期刊用专业的模板,渲染得如此漂亮;看着自己那些曾经充满了“中式英语”的句子,如今变成了铅字,印在“Scripta materialia”那神圣的页眉之下,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充斥了他的整个胸膛。
他把这份pdF,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仿佛怎么也看不够。
他又把文章的链接,发给了远在家乡的父母。虽然他知道,父母可能连标题都看不懂,但他就是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子,在外面,没有虚度光阴,正在做一些……他自己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对着空无一人的地下室,用力地挥舞了一下拳头。
然后,他拿起了手机,在那个他早就建好的、名为“地下室出道庆功宴”的微信群里,发出了邀请。
群里,只有五个人:他,徐涛,苏晓月,高翔,还有……被他硬拉进来的、微信名叫“爱我中华”的王师傅。
【林浩:各位大佬!文章今天正式online了!为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今晚七点,东门外‘聚福楼’,我请客!不醉不归!】
消息一发出,群里立刻就炸了锅。
【徐涛:我靠!浩子牛逼!必须宰你一顿狠的!】
【高翔:恭喜。】(依旧是言简意赅的风格)
【王师傅(爱我中华):好小子,有出息!你等着,我把我那瓶珍藏了二十年的茅台拿出来!】
林浩看着这些回复,笑了。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偌大的校园里,已经不再是孤单一人了。
他最后,才单独给苏晓月发了一条微信。
【林浩:今晚,一定要来。】
【苏晓月:一定。】
当晚七点,“聚福楼”最大的一个包间里,高朋满座。
这是林浩人生中,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宴请这么一帮对他来说,亦师亦友的“贵人”。
王师傅果然兑现了诺言,带来了一瓶包装已经有些泛黄的陈年茅台,一进门就嚷嚷着要和林浩“不醉不休”。
高翔师兄还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林浩能从他那偶尔推一下眼镜时,嘴角流露出的笑意中,看出他的高兴。
徐涛则彻底放飞了自我,成了全场的“气氛担当”,一会儿拉着林浩称兄道弟,一会儿又缠着王师傅,让他讲讲当年的“光辉事迹”。
而苏晓-月,她就安静地坐在林浩的身边,穿着一件得体的米色毛衣,脸上始终带着温柔的笑意。她不怎么说话,但每当林浩和别人碰杯时,她都会举起自己的饮料杯,轻轻地示意一下。她的存在,像一束温暖而又明亮的光,让整个喧闹的包间,都多了一份安宁和美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王师傅已经喝得满脸通红,他搂着林浩的肩膀,大着舌头说:“小子……嗝……我跟你说,你是我这十几年里,见过的……最……最有意思的学生!有技术,肯吃苦,还……还有种不服输的犟劲儿!以后……以后我那实验室,就是你家!谁敢……谁敢不让你用,我……我削他!”
“谢谢王老师!我敬您!”林浩也喝得有些上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陈默,走了进来。
他依旧是那身干净的白衬衫,表情平静,与包间里这热火朝天的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陈……陈老师!”原本喧闹的包间,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都坐吧。”陈默摆了摆手,“我来晚了,实验室有点事。过来看看。”
他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开水。
“今天,是林浩的好日子。”他举起水杯,“他迈出了作为一名研究者,最重要、也最坚实的一步。我为他高兴。”
“这一杯,我敬大家。”他看着王师傅,看着高翔,又看了看徐涛和苏晓月,“也谢谢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篇文章。”
他的话,说得平淡,但异常真诚。
“我干了,你们随意。”说完,他便将一杯白开水,一饮而尽。
然后,他对林浩说:“你继续陪好大家。我先回去了。”
说完,他便转身,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又悄然地,离开了。
他来去,如同一阵风,前后不过五分钟。但他的出现,却让这场庆功宴的意义,得到了最终的升华。
陈默走后,包间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和融洽。
王师傅和高翔,都对陈默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行事风格,充满了敬意。他们知道,这个看起来不通世故的“怪人”,内心深处,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感恩和尊重。
酒席的最后,大家都已经喝得东倒西歪。
林浩感觉自己也有些晕乎乎的,但他心里,却异常清醒和快乐。
他看着眼前这些,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的朋友、老师,他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这篇小小的ScI,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成果。
它更是一个纽带,将他这个来自“地下室”的、孤独的“咸鱼”,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优秀的人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