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浩拿着那两个意义非凡的样品盒,走出702教研室时,他感觉自己脚下的步子,都变得轻快了起来。
之前那股笼罩在他心头的、因为找不到方向而产生的浓重阴霾,被苏晓月那束温暖而又聪慧的光,彻底驱散了。
他没有丝毫的耽搁,立刻,拨通了陈默的电话。
“老师,我……我好像,找到能给我们的‘枪’,装上‘制导系统’的办法了!”他在电话里,用一种压抑着巨大兴奋的语气,将苏晓月刚才那场堪称“影后级别”的“求助”,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电话那头,陈默沉默了许久。
然后,林浩听到了他那带着一丝罕见的、哭笑不得的感慨的声音:“这个苏晓月……李瑞阳能收到这样的学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运气。也是……他最大的‘不幸’。”
“别愣着了。”陈默的语气,迅速恢复了那种属于“总指挥”的果断,“赵乾教授那边,我去打招呼。你现在,立刻,就去物理系,找他们的研究生秘书,预约那台高精度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就说,是我让你去的。”
“是!老师!”
在陈默这位“前任学神”的名头,和赵乾这位“现任电镜中心主任”的双重加持下,林浩的预约之路,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
物理系那台据说是从德国耐驰公司进口的、最新型号的dSc,通常,只对他们本系的几个核心课题组开放。但当林浩报出“陈默”的名字时,那位管理设备的研究生,只是稍微愣了一下,便立刻,在预约本上,给他腾出了第二天一整个上午的、最黄金的实验时间。
林浩知道,这就是“学术声望”这种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林浩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来到了物理系的实验室。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两份样品——一份,是苏晓月给他的、李瑞阳团队制备的“常规”非晶焊料;另一份,则是他自己的、那个充满了“意外”和“神迹”的Lm-x——分别放入了小小的、铝制的坩埚中。
然后,他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设置好升温程序,开始了测试。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它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精确控制的升温或降温程序中,去测量样品,与一个不发生任何相变的“参比物”之间,那极其微小的“热流差”。
当材料内部,发生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比如玻璃化转变、晶化、熔化时,它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而dSc,就能像一个最灵敏的“体温计”,精确地,捕捉到这些因为相变而产生的、微弱的“心跳”。
林浩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那条缓缓向右延伸的、平滑的基线,心脏,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他先测试的,是苏晓月给他的那份,“李瑞阳团队”的常规样品。
当温度,缓慢地,爬升到五百摄氏度左右时,屏幕上的曲线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阶梯状的“转折”。
“玻璃化转变(tg)。”林浩在心里默念。这是非晶态物质,从坚硬的“玻璃态”,向黏稠的“过冷液体”转变的标志。
温度,继续爬升。
很快,当温度达到五百八十度左右时,一个巨大的、尖锐的、向上的“放热峰”,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曲线上!
“晶化峰(tx)!”
这个峰,又高又窄,像一座陡峭的山峰,清晰地,宣告着这个材料,在此时,发生了剧烈的、一次性的“雪崩式”晶化。所有的无序原子,都在这个温度点,找到了它们自己的位置,重新,排列成了稳定的晶体结构。
林浩看着这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dSc曲线,心里,没有任何波澜。他知道,这,就是“常规”的力量,稳定,可预测,但……平庸。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审判”时刻。
他换上了那份承载了他们所有希望的、充满了“意外”的Lm-x样品。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按下了“开始测试”的按钮。
曲线,再次,开始平稳地延伸。
玻璃化转变……同样,出现在了五百摄氏度左右。
林浩的心,开始狂跳。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要来了。
温度,继续爬升……五百五十度……五百六十度……五百七十度……
就在他以为,那个熟悉的、巨大的晶化峰,又要像上次一样,在五百八十度左右,拔地而起时,异变,发生了!
在五百七十五度的位置,一个极其微弱的、小小的、几乎快要被基线噪音淹没的、向上的“放热鼓包”,悄然地,出现在了曲线上!
“这是……什么?!”林浩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的脸,几乎要贴在了电脑屏幕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个“鼓包”,太小了,太微弱了,如果不是因为这台仪器的精度足够高,如果不是因为他此刻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几乎,就要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信号噪音,给忽略掉了!
而更让他感到震惊的,还在后面。
当温度,越过这个小小的“鼓包”,继续向上爬升了不到十度,到达五百八十四度时,那个熟悉的、巨大的、尖锐的“主晶化峰”,才像迟到了一样,轰然出现!
一条dSc曲线上,竟然,出现了两个放热峰!
一个,微弱而又靠前。
一个,强烈而又靠后。
林浩呆呆地,看着这条诡异的、他从未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上见过的曲线,他的大脑,在经历了短暂的空白之后,瞬间,被一道巨大的、醍醐灌顶般的电流,给彻底击穿了!
他看到了!
他终于,亲眼“看”到了那个“魔鬼”的全部身影!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用最快的速度,将这张图保存下来,然后,像一阵风一样,冲出了物理系,冲回了那间熟悉的地下室。
“老师!老师!您快看!”
他甚至都忘了敲门,直接,就冲进了陈默的办公室,将自己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转向了正在埋头推演公式的陈默。
陈默被他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吓了一跳。但当他的目光,落在那条呈现出“双放热峰”的、诡异的dSc曲线上时,他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璀璨夺目的光芒!
“双……双放热峰……”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亚稳相……这是亚稳相析出的直接证据!”
他一把,将林浩,拉到了白板前。
他指着那条曲线,用一种近乎“传道”的、充满了激情的语调,为林浩,揭示了这条曲线背后,那隐藏着的、惊天的秘密。
“你看!”他指着第一个、那个微弱的“小鼓包”,“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那个‘纳米晶’的形核峰!它告诉我们,在575度这个温度点,我们的Lm-x熔体,并没有直接完全晶化,而是,先析出了一部分亚稳的、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晶核’!”
“然后,”他又指向了后面那个巨大的“主峰”,“当温度,继续升高到584度时,这些已经形成的‘纳米晶核’,和剩余的非晶基体,才一起,发生了最终的、灾难性的‘雪崩式’晶化,转变成了稳定的、粗大的晶体相!”
“看到了吗,林浩!”陈默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洞悉了天机般的喜悦,“这两个峰之间,从575度,到584度,这中间,不到10摄氏度的、极其狭窄的温度区间,就是那条通往‘圣杯’的、刀锋般的‘黄金航道’!”
“我们那唯一一次的成功,一定是因为,在那千分之一秒的冷却过程中,我们的样品,恰好,就在这个‘黄金航道’里,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长到,足以让那些‘纳米晶’的种子,生根发芽,但又不足以,让它们,长成会破坏一切的‘参天大树’!”
“而我们后面所有的失败,要么,是因为冷却得太快,直接越过了这个航道,得到了纯粹的非晶;要么,就是因为冷却得太慢,让样品,直接冲进了后面那个‘毁灭风暴区’,得到了完全的晶体!”
当陈默说完这番话,林浩感觉自己所有的任督二脉,都在这一刻,被彻底打通了。
所有的谜题,所有的困惑,都在这张小小的、神奇的dSc曲线上,得到了最完美的、无可辩驳的解答。
他们,终于,拿到了那张,通往“新大陆”的、最精确的、也是唯一的“航海图”!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升级他们的“船”,然后,扬帆起航,精准地,驶入那条,只有他们知道的、通往奇迹的“黄金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