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张充满了“顿悟”和“革命”激情的、全新的作战地图,在地下室的白板上被完整地勾勒出来时,林浩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刚被授予了最高指挥权的将军,即将要指挥一场史无前例的、高科技的立体战争。
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使命感。
“老师,”他看着白板上,那个被清晰地划分出来的、名为“武器升级”的战场,深吸一口气,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现实的问题,“做这些改造,需要钱。买高速红外测温仪,买单片机和驱动模块,买高精度电磁阀……这些,我们……”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他们这个“游击队”,最缺的,就是“军费”。
“钱的事,你不用担心。”陈默打断了他,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我来想办法。”
说完,他便走进了自己的小办公室,关上了门,将所有的压力,都留给了自己。
林浩不知道陈默那句“我来想办法”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但他看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默的理论推导被暂时搁置,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疯狂的行动力。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各种项目申请书被以惊人的速度撰写、打印、递交。甚至,那个几乎焊死在地下室的陈默,竟然连续数日,穿着一身正装,奔波于学院和学校的各个行政部门之间。
林浩没有多问。他知道,陈默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战争,提供着最关键的“后勤保障”。
而他,作为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一线总工程师”和“首席战斗员”,他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信任和压力,都转化为行动。
这一次,他不再需要从零开始。
凭借着之前“魔改”甩带机时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他已经是一个熟练的“极客”。他知道该去哪里淘换性价比最高的元器件,也知道该如何让不同的模块协同工作。
但他面临的,是全新的、更苛刻的挑战。
他之前,只是让一台“手动挡”的车,变成了“自动挡”。而现在,他需要将这台“自动挡”的车,升级成一架可以进行“超音速巡航”的、带有“精确制导”系统的未来战机!
他一头扎进了更专业的、关于“高速数据采集与实时反馈控制”的领域。他不再是看《c语言从入门到放弃》,而是开始啃起了《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控制理论》这些更“硬核”的专业书籍。
他的工位,也从之前的“极客空间”,升级成了真正的“小型研发中心”。桌上,除了更精密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模块,还多了一台他用“军费”买来的、二手的、用来分析高频信号的示波器,和几块用来测试复杂算法性能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开发板。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紧密的结合。
上午,他会在高翔师兄的远程指导下,学习更复杂的、可以实现微秒级响应的控制算法。
下午,他就会戴上护目镜,拿起电烙铁,像一个最精细的外科医生,在那台老旧的甩带机上,进行着各种“伤筋动骨”的改造。他要重新设计电路,要自己焊接信号放大器,要为那些新加装的“器官”,找到最合理的安放位置。
晚上,他又会切换回“程序员”的角色,坐在电脑前,将那些复杂的控制算法,一行一行地,翻译成冰冷的、但却充满了力量的代码。
702教研室里的其他人,看着他这些天“变本加厉”的“不务正业”,脸上的神情,也从之前单纯的“看好戏”,变得更加复杂。
“你看那个林浩,最近又在搞什么名堂?我看到他昨天竟然在看FpGA的教程,他一个搞金属材料的,难道还想自己做芯片吗?”
“谁知道呢,估计是彻底放弃治疗了吧。听说陈默最近在到处申请经费,估计他们那个方向,是真的做不下去了,想转行做仪器开发,另谋出路了。”
这些风言风语,林浩毫不在意。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他不在意,不代表危险就不再靠近。
这天下午,当林浩正在地下室,测试他新编写的一段“动态变速”程序时,徐涛像一阵风一样,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焦急。
“浩子!出大事了!”
“怎么了?”林浩摘下耳机,看到徐涛那副火烧眉毛的样子,心里一紧。
“李……李老魔他们!”徐涛喘着粗气说,“他们……他们好像,也找到那个方向了!”
“什么方向?”
“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冷却速率!”徐涛说,“我刚才路过他们组的小会议室,听到张远在里面做报告,说什么‘凝固路径依赖性’、‘非平衡态相选择’,还提到了什么‘通过控制淬火速率,实现微观结构调控’!跟你们要搞的东西,一模一样!”
这个消息,像一颗子弹,瞬间,击中了林浩。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李瑞阳那支强大的团队,凭借着他们更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更广阔的信息渠道,也同样,发现了那条通往“新大陆”的、最关键的航线!
“不仅如此!”徐涛继续说道,“我听说,李老魔已经拍板了,要从德国,直接进口一台最先进的、可以进行‘超快速差示扫描量热’(Flash dSc)的设备!那玩意儿,可以直接测量出熔体在每秒数万度冷却速率下的相变过程!他们……他们这是要用最先进的‘雷达’,直接去扫描那片‘迷雾森林’啊!”
林浩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知道,他和陈默,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是唯一知道那片“迷雾森林”里藏着“圣杯”的人。
而现在,李瑞阳,不仅也知道了这片森林的存在,他甚至,还要直接,开着“卫星”,来给这片森林,进行地毯式的、无死角的扫描!
一旦那台“Flash dSc”到货,他们所有的、关于“最佳冷却曲线”的秘密,都将在对方面前,变得一览无余!
一场无声的、关于时间的竞赛,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残酷和紧迫。
一方,是即将要获得最先进“侦察卫星”的、兵强马壮的“正规军”,正在对一片已知的、富饶的土地,进行着精耕细作式的“圈地”。
而另一方,则是缺兵少将、武器简陋的“游击队”,正躲在阴暗的地下室里,试图用“土法”,去打造一件能开辟全新战场的、决定性的“超级武器”。
林浩知道,他们必须,要赶在李瑞阳的“卫星”升空之前,将那枚代表着“低温增韧”的、真正的“核弹”,给造出来。
他们的战场,已经彻底,被重新定义了。
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科研竞赛。
这,是一场关于“未来”和“生存权”的、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