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条代表着“实际转速”的红色曲线,如同一位顶级的花样滑冰选手,与那条代表着“目标指令”的蓝色曲线,在屏幕上,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令人炫目的“双人滑”时,林浩知道,他那台被“魔改”过的甩带机,已经不再是一堆由传感器和代码拼凑起来的、冰冷的机器了。
它拥有了“眼睛”,拥有了“大脑”,拥有了“灵魂”。
它已经,变成了一把真正的、可以用来开辟新世界的、锋利无比的“手术刀”。
而现在,是时候,用这把“手术刀”,去进行那场最精细、也最关键的“外科手术”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林浩和陈默,没有再进行任何新的改造。他们像两个即将在奥运赛场上,进行最后决战的运动员,开始对自己的“装备”,进行着最后一遍的、最细致的检查和保养。
林浩将甩带机的所有机械部件,都重新拆解、清洗、上油,确保它处在最佳的物理状态。
而陈默,则和远程的高翔师兄,一起,对他们那个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校准和优化。
他们根据之前所有的模拟结果,和林浩那台“魔改”机器的实际响应能力,最终,从上百条理论冷却曲线中,筛选出了三条,他们认为,成功率最高的“黄金航道”。
这三条曲线,都极其相似,但又有着极其微小的、只有在毫秒级别才能分辨出的差别。
它们,将是林浩接下来,进行“实弹射击”的、最终的“作战指令”。
“林浩,”在最终实验开始前,陈默将林浩,叫到了白板前。
他指着那三条曲线,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我们的理论和计算,已经做到了极致。你的设备,也已经调试到了最佳状态。”他说,“但是,你要记住,从‘虚拟’到‘现实’,永远存在着一道无法被完全预测的鸿沟。”
“真实的实验环境里,有太多我们无法模拟的、随机的‘噪声’。比如,你那坩埚里,熔体流动时,产生的微小湍流;比如,氩气瓶里,气体压力,那百分之一的波动;甚至,是窗外,一辆卡车开过时,带来的、地面那微米级别的震动……”
“这些,任何一个微小的、蝴蝶翅膀般的扰动,都可能,让我们那艘试图在刀锋上航行的‘小船’,彻底倾覆。”
“所以,”他看着林浩,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一种托付般的郑重,“接下来的实验,理论,已经退居其次了。最关键的,是你。”
“是你的手,你的眼睛,你的直觉。是你作为一个‘工匠’,一个‘工程师’,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真实世界时,那种最敏锐的、临场的判断和反应。”
“我相信你。”陈默最后说,“去吧,用你的手,去完成这最后一步的、在刀锋上的‘舞蹈’。”
林浩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
这是他整个博士生涯以来,所有学习、努力、失败和成长的、最终的“毕业大考”。
“实弹射击”,正式开始。
地下室里,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林浩坐在他那个“中央控制室”前,感觉自己像一个坐在战斗机驾驶舱里的飞行员。
他先是,将高翔和陈默给出的、第一条“黄金航道”的参数,输入到了控制程序中。
然后,他开始了熔炼。
这一次,他不再是凭感觉,而是完全,依赖于他那双新安装的“眼睛”——高速红外测温仪。
他紧盯着屏幕上,那条实时变化的温度曲线。当曲线,精准地,达到了理论上最佳的“过冷度”时,他立刻,按下了“喷射”的指令。
“咻——”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由电磁阀控制的、短促而又有力的气体喷射声,第一滴金属液体,被射向了那正在按照预设的、复杂的非线性曲线,进行着“动态变速”的铜辊!
一条亮银色的金属薄带,瞬间成型。
林浩没有丝毫的停歇。
他立刻,又开始了第二次实验。
这一次,他使用的是第二条“黄金航道”的参数。
第三次,第四次……
一个下午的时间,他像一个最高效的、不知疲倦的“军火工人”,将他所有的原料,都制备成了样品。
每一个样品,都对应着一条独一无二的“冷却历史”。
然后,是最终的“审判”时刻。
他和陈默,带着这些凝重了他们所有希望的“子弹”,再次,来到了mtS实验室。
王师傅早已等在了那里。他知道,今天,是见证最终结果的日子。他甚至,特意,换上了一件干净的工作服。
“来吧,小子们。”他说,“让我看看,你们那把‘神器’,到底,打出了什么样的子弹。”
第一次低温测试,开始。
样品,是对应着第一条“黄金航道”的。
当那条力学曲线,出现在屏幕上时,三个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曲线,攀升……屈服……
然后,它走出了一段平坦的、代表着“不脆化”的塑性平台。
但是,那道他们梦寐以求的、昂首向上的“增韧”曲线,没有出现。
失败了。
林浩的心,沉了一下,但没有像以前那样,感到绝望。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他换上了第二根样品,对应着第二条“黄金航道”。
测试,再次开始。
曲线,攀升……屈服……
这一次,当曲线进入平台区时,它竟然,微微地,有了一点“抬头”的趋势!
虽然,那趋势,极其微弱,几乎快要被数据的噪音所淹没。
但它,确实,出现了!
“有……有效果了!”王师傅激动地,低声喊道。
陈默的眼睛,也猛地亮了起来。
林浩更是,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他知道,他们,离真相,已经非常非常近了。
他深吸一口气,换上了最后一根样品。
这根样品,对应着第三条,也是陈默和高翔,认为最有可能成功的那条“黄金航道”。
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测试,开始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屏幕。
曲线,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姿态,陡峭地,向上攀升……
屈服……
然后……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林浩看到,那条曲线,在屈服之后,没有丝毫的停顿,以一种极其坚韧的、充满了生命力的、昂扬的姿态,再次,抬起了它的“头颅”!
它走出了一段虽然不长、但却斜率是正的、肉眼清晰可见的、真正意义上的“塑性加工硬化”平台!
那道他们苦苦追寻了数月、在梦里出现过无数次、却又一次次被现实无情否定的、代表着“低温增韧”的“神迹曲线”,终于,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充满了科学之美的、必然的姿态,降临了!
“砰!”
样品,最终断裂。
但已经,没有人,在乎这个了。
三个人,像三尊被石化了的雕像,只是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条完美的、昂首向上的曲线。
“成功了……”王师傅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见证历史的震撼。
陈默没有说话,他只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过去几年,所有的压抑和不甘,都在这一口气里,吐了出来。
而林浩,他看着那条曲线,笑了。
那是一种,在经历了所有风雨,穿越了所有迷雾之后,终于,到达了那片属于自己的、梦想中的“新大陆”时,才会露出的、最纯粹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在刀锋上进行的、长达数月的“舞蹈”,他,终于,跳出了最完美的、最后的那个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