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大楼八楼,那间曾经只存在于陈默蓝图中的“新王国”,此刻,已经被彻底唤醒。
806实验室内,各种崭新的仪器设备,正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林浩正戴着防蓝光眼镜,在那台全新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前,专注地观察着一副样品的微观形貌,神情自若,操作娴熟。
而在实验室另一侧的研究生区,高翔和徐涛正围在一块巨大的曲面屏前,低声而激烈地,争论着一个算法模型的细节。他们的身后,是一排排正在高速运转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闪烁的指示灯,如同这个团队永不停歇的脉搏。
一切,都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属于胜利者的、一往无前的强大动能。
而在走廊正对面的805办公室里,作为这个“新王国”的“国王”,陈默,却正体验着一种,他从未有过的——“幸福的烦恼”。
他的那张宽大的实木办公桌上,不再是空空如也,而是堆着一叠厚厚的文件。
最上面一层,是刚刚下发的、新一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申报通知”。
中间一层,是几份来自国内顶尖军工研究所和高新材料企业的、措辞恳切的“项目合作意向书”,每一份,都代表着数百万的横向经费和极具挑战性的应用课题。
而最下面一层,则是一份触目惊心的财务报表。报表显示,那笔曾经如同“救命稻草”般的八十万“青年科学家探索基金”,在经历了同步辐射、设备采购、耗材消耗等一系列毫不吝啬的“烧钱”操作后,其账面余额,已然不足五万。
然而,此刻的陈默,看着这份即将见底的财务报表,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焦虑。
他烦恼的,不再是“没钱”。
而是,钱太多,项目太好,但手下,却严重缺人。
他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白色书写板前,板上,已经不是具体的公式和模型,而是一张充满了战略规划意味的“作战蓝图”。
“自修复机理的物理模型构建”——负责人:高翔,辅助:徐涛。
“超快热脉冲下的原子扩散动力学模拟”——负责人:徐涛,辅助:高翔。
“新型自修复合金体系的成分设计与筛选”——负责人:林浩。
“原位电镜观察平台的搭建与实验验证”——负责人:林浩。
他看着白板上那四个宏伟的、足以支撑起一篇《Science》正刊的子课题,又看了看后面那捉襟见肘的人员安排,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林浩、高翔、徐涛,这三个人,已经像陀螺一样,被他压榨到了极限。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既是“先锋”,又是“后卫”。
摊子,铺得太大了。
而他手下,却只有这三杆枪。
长此以往,别说冲击《Science》了,恐怕不等冲到山顶,他这几员大将,就得先累垮在半路上。
必须,招兵买马!
就在陈默对着白板,为团队的“发展瓶瓶颈”而沉思之际,他办公桌上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熟悉的名字——王振国 院士。
“喂,王老师,您好。”陈默立刻接起了电话。
“小陈啊,最近怎么样?在新地方,还习惯吧?”电话那头,传来王院士那中气十足的、温和的声音。
“托您的福,一切都好。”
“哈哈,那就好。”王院士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用一种近乎“拉家常”的、商量的语气说道,“小陈啊,我这边,遇到点小麻烦,想请你,帮个忙啊。”
“王老师您说。”
“我今年,不是又招了几个春季入学的博士嘛。”王院士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诉苦”,“其中有一个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他叫韩立阳,是通过补录上来的。本科和硕士的学校,都比较普通,科研履历,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我这边,你也知道,实在是精力不济,实在是没工夫,去从头带一个基础这么薄弱的学生了。所以,我就想问问你,”王院士的语气,显得非常客气,“你那边,现在不是刚起步,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嘛。能不能,把他,先放到你那儿,让你‘帮忙消化一下’?让他跟着林浩他们,打打下手,干点杂活儿,也别浪费了国家一个宝贵的博士名额。”
陈默握着电话,沉默了。
他知道,王院士这番话,名为“商量”,实为“安排”。以他院士的身份,亲自开口,要塞一个人进来,自己,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
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挂在王院士自己名下的博士生。
只是,在一个团队最关键的、冲击顶峰的时刻,空降进来一个履历平平、需要从零培养的“关系户”,这无疑,会极大地,拖慢整个团队的节奏。
“王老师,”陈默沉吟了片刻,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用一种平静但却坚定的语气,说出了自己的原则,“谢谢您的信任。人,我可以见。但是,我们团队现在有自己的标准。这个学生,必须经过我们团队核心成员的面试。如果他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可以让他留在组里,但我不会让他,参与到我们最核心的课题中来。”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给了王院士面子,又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电话那头,王院士沉默了几秒钟,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好!好你个小陈!有性格!我没看错你!”他欣慰地说道,“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让他,去你那儿报到!”
挂断了电话,陈默还在思索,该如何,向林浩他们,解释这个“空降兵”的由来时,他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
门被推开,门外站着的,是一个让陈默,都感到有些意外的身影。
秦峰。
他比半年前,在李瑞阳组里见到时,显得成熟了一些,褪去了几分学生的青涩,但那双眼睛里,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属于技术天才的傲气。
“陈教授,您好。冒昧打扰了。”秦峰对他,微微鞠了一躬。
“是你啊,”陈默点了点头,示意他进来,“找我有事?”
“是的。”秦峰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他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一个文件夹,双手,递到了陈默的桌上。
“陈教授,这是我,从本科到现在,做过的所有编程相关的项目作品集,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学术思考。”
“我,想申请,在今年的‘硕转博’考核中,转投到您的门下。”
陈默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
他打开那份文件夹,快速地,浏览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秦峰,确实是个天才。他的作品集里,不仅有复杂的有限元二次开发,有高效的图像识别算法,甚至,还有一个他独立编写的、简易版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其代码功底之深厚,远超同龄人。
“你当初,不是选择了李瑞阳教授吗?”陈默合上文件夹,平静地问。
“是的。”秦峰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但他还是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当初,我选择李教授,是因为,我认为,顶级的平台和设备,是做出顶级成果的保障。”
“但是,”他的眼中,闪烁着灼热的光芒,“您和您的团队,用一篇《Science Advances》,向我证明了,在绝对的、开创性的物理思想面前,所谓的顶级平台,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我仔细研究过您那篇论文,我发现,高翔师兄和徐涛师兄的计算模拟工作,虽然精彩,但在算法效率上,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看着陈默,语气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陈教授,我自信,我的编程能力,可以完美地,辅助高翔师兄他们的计算工作,将你们的模拟效率,再提升一个台阶。如果,我能有幸,加入您的团队,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比《Science Advances》更了不起的工作!”
陈默静静地,听他说完。
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五分钟前,他还在为人手不足而烦恼。
而现在,一个,是院士亲自推荐的、背景平平但必须考虑的“人情兵”。
另一个,是主动投靠的、天赋出众但心高气傲的“特种兵”。
两个截然不同的“候选人”,竟然,在同一天,同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
陈默笑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期待和自信的秦峰,缓缓地说道:“你的简历和作品集,我收下了。但是,想进我的团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了外面806室里,那几个正在忙碌的身影。
“我需要,征求我核心团队成员的意见。”
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林浩的工位。
“林浩,你把高翔和徐涛,都叫上。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
挂掉电话,他对秦峰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示意他稍等。
秦峰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从容地,在沙发上坐了下来。他很好奇,这个传说中的“王牌军团”,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迎接他这个“不速之客”。
很快,林浩、高翔、徐涛三人,便一起来到了805办公室。当他们看到,坐在沙发上的秦峰时,脸上,都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都来了?”陈默指了指沙发,“坐。”
待所有人都坐下后,陈默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今天,找大家来,是讨论我们团队‘招兵买马’的事。”
他先是指了指秦峰,介绍道:“这位,秦峰同学,我想,你们应该都认识。他希望,能在今年的‘硕转博’中,加入我们团队。”
然后,他又将电脑屏幕,转向众人,上面,显示着韩立阳那份简历。
“这位,叫韩立阳。是王院士那边,今年新招的春季博士生。王院士的意思是,希望把他,放到我们组里,由我们,代为培养。”
两份背景、履历、甚至连照片气质都截然不同的简历,同时摆在了“地下联盟”三位元老的面前。
陈默看着林浩他们那各异的神情,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我们团队,现在,不差项目,也不差经费。我们只差,能打硬仗的‘兵’。”
“但是,我们的兵,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他的目光,扫过一脸自信的秦峰,又仿佛穿透了屏幕,看到了那个略显憨厚的韩立阳。
“我不管你,是天才,还是凡人;也不管你,是名校出身,还是履历平平;更不管你,是院士推荐,还是主动投诚。”
“进了我这个门,就只有一个标准——”
他的声音,变得无比严肃。
“你的能力和态度,能否得到,我这支‘王牌军’的认可。”
他看着林浩、高翔、徐涛,下达了最终的指令。
“明天上午九点,806会议室。”
“你们三个,组成我们团队的‘首席面试官’。”
他又转向秦峰,并示意林浩,将这个通知,也转达给那个尚未谋面的韩立阳。
“你们两个,都来参加这场,由他们三人主持的,特殊‘面试’。”
“能不能留下,他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