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浩,在那块巨大的电子白板上,写下那个充满了美感和力量的、全新的物理模型——“力-热耦合驱动下的声子聚焦自修复机制”时,整个806实验室,都仿佛变成了一座被彻底引爆了思想燃料的核反应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高强度的“学术狂欢”之中。
林浩和苏晓月,负责从物理图像上,不断完善这个模型的概念和边界。
高翔和秦峰,则疯狂地,在草稿纸上,进行着数学推导,试图将这个“哲学”思想,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理解的“语言”。
而徐涛,则在一旁,不断地,用他那天马行空的计算机思维,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用来验证这个模型的“虚拟实验”方案。
就连韩立阳,也忘了紧张,激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从实验工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虽然朴素、但却极具实践价值的建议。
没有人记得时间,没有人感到疲惫。
所有人的大脑,都在被同一个伟大的科学构想,驱动着,燃烧着。
傍晚时分,当陈默,带着那两位终于结束了“文化之旅”、心满意足的学术泰斗,返回806实验室时,迎接他们的,正是这样一幅,热火朝天的“头脑风暴”景象。
看着眼前这群,不仅没有因为自己“脱岗”而有丝毫懈怠,反而自发地,将学术研讨的强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的年轻人。
看着那块,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被各种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公式和草图,写得满满当当的白板。
陈默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罕见的、发自内心的、充满了欣慰和骄傲的笑容。
他知道,他的这支队伍,已经,真正地,成长起来了。
他们,不再是需要自己,在身后,用鞭子去驱赶的“羊群”。
他们,已经蜕变成了一群,拥有着共同目标,能够自我驱动、自我燃烧的——“狼群”。
而罗西教授和霍夫曼教授,在听完林浩和苏晓月,激动地,将他们刚刚诞生的、那个完美融合了他们两人思想精髓的“全新理论”阐述了一遍之后,更是双双,陷入了的震惊之中。
他们,就像两个无意间,播下了火种的先知,却万万没想到,这些来自东方的年轻人,竟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用这小小的火种,点燃了一场,足以燎原的、熊熊的思想大火!
“不可思议……简直是不可思议……”罗西教授看着白板,喃喃自语,“你们……你们竟然,真的,找到了那条,连接‘力’与‘熵’的桥梁……”
霍夫曼教授,也难得地,放下了他那日耳曼式的矜持,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激动:“完美的逻辑闭环!陈,你拥有的,是一支,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课题组,都为之嫉妒的、天才的军队!”
这场意外的“成果汇报”,为这次充满了欢乐和启迪的国际学术交流周,画上了一个最完美、也最令人振奋的句号。
第二天,清晨。
江北国际机场,国际出发大厅。
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充满了离愁别绪的地方。
但这一次,所有人的心态,都已截然不同。
“陈!林!还有各位年轻的天才们!”罗西教授,热情地,和每一个人,拥抱告别,“米兰,永远欢迎你们!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亲眼,看到你们那个伟大的‘自修复’理论,登上《Science》的封面!”
“陈教授,林博士。”霍夫曼教授,也严谨地,和他们一一握手,“维也纳的‘华尔兹’,只是一个开始。我同样期待,我们,能在波士顿的mRS上,再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两位“欢喜冤家”,在临别之际,终于,达成了难得的“统一战线”。
而林浩,则走到了,即将与两位教授,一同返回米兰的苏晓月面前。
“我送你。”他说。
“嗯。”苏晓月点了点头。
两人,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只是并肩,默默地,走向了安检口。
“回去以后,”在安检口的黄线前,林浩停下脚步,轻声嘱咐道,“安心做你的课题,不用为我担心。我们这边,可能要开始一段‘闭关’了。不过现在我们有经费、有设备,肯定比之前轻松很多。”
“我知道。”苏晓月看着他,眼中,充满了信任和理解,“我也会在米兰,努力地,为我们的‘前哨站’,打好基础。”
她像上次一样,为他,理了理有些褶皱的衣领。
“林浩,”她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下一次见面,我们,都要变得,更强。”
“好。”林浩重重地点了点头,“波士顿见。”
“波士顿见。”
一个短暂的拥抱,一次坚定的眼神交汇。
苏晓月转过身,潇洒地,挥了挥手,汇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林浩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
他的心中,没有了伤感,只有一种,即将奔赴全新战场的、昂扬的战意。
回到806实验室,一场决定团队未来半年命运的“作战动员会”,正式召开。
陈默,站在那块,已经擦去了所有旧痕迹,只留下了那个全新理论模型的白板前。
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好了,客人都已经送走。从现在起,我们,正式进入‘战时状态’。”
“我们的理论猜想,虽然完美,但它,目前,还只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空中楼阁’。要想将它,变成一篇,无可辩驳的《Science》,甚至登上封面,我们必须,从‘实验’和‘计算’两个方向,同时,拿出最硬核的、决定性的证据!”
“所以,”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分割线,“我决定,将团队,正式,划分为两条战线,并行作战,相互验证!”
他先是指向了林浩和韩立阳。
“实验组,林浩,韩立阳。”
“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但却极具挑战性——”他的声音,掷地有声,“设计,并亲手搭建出一套,全新的‘超快激光脉冲-原位低温拉伸耦合系统’!”
“我需要你们,利用我们机械工程学院,在精密制造和自动化控制上的所有优势,自己动手,将高能激光器、高速摄像机和我们那台微型拉伸台,完美地,整合到SEm的真空腔体内!,我们经费充足,高能激光器和摄像机都给我用最好的。”
“我不要推测,不要猜想!我要的,是亲眼,在原子尺度上,‘看’到那场‘声子聚焦’的盛况!这是一个,纯粹的、硬核的、真正的‘工程学’难题!有没有信心完成?”
“有!”林浩和韩立阳,同时,站起身,声音洪亮。
陈默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边。
“计算组,高翔、徐涛、秦峰、。”
“你们的任务,更加艰巨。”陈默的表情,变得无比凝重,“我需要你们,在现有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中,引入全新的‘声子谱’计算和‘力-热耦合’算法!”
“这,在现有的任何商业或开源软件中,都没有成熟的模块可以借鉴。这意味着,你们,需要从最底层的代码开始,去构建一个,全新的计算框架!”
“这是一个,计算量极其恐怖、且几乎没有任何参考文献可以依赖的‘无人区’!”
他看着高翔和秦峰,这两个技术天才。
“同时,”他又看向徐涛,“常规的计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徐涛,你的任务,就是发挥你所有的想象力,去设计一套全新的‘AI加速’方案,将这场原本需要耗时数月的计算,给我,压缩到以‘天’为单位!”
“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成为‘开创者’。更要在计算方法上,成为‘引领者’!”
“你们,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高翔、秦峰、徐涛,三人,也同时,站了起来,眼中,燃烧着熊熊的、属于技术天才的战意。
“很好。”
陈默放下笔,看着眼前这两支,已经明确了各自作战方向的“王牌军”,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
他知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向着科学界最高王座,发起总攻的、伟大的战役。
在今天,在此时,在此地——
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