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地平线”总部。
发往mIt的那封回信,如同一颗投入深海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回音。芬奇教授没有回复,仿佛那封惊世骇俗的邀请函从未发出过。
一场看不见的交锋,以一种无声的方式结束了。
林浩和他的团队,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他们再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新百机计划”和“铸心计划”的洪流之中。得益于孟院士团队的全面加入,以及全国资源的倾斜,“铸心计划”的进度一日千里。而三大新基地的建设,也在以一种惊人的“国家速度”推进着。
整个“新地平线”,就像一台进入了最佳状态的引擎,平稳而有力地运转着。
然而,就在“新百机计划”启动的第三个月,大洋彼岸,一场突如其来的、精心策划的“科技风暴”,打破了这份平静。
华盛顿时间,上午十点。白宫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
来自全世界的主流媒体,都被一条提前半小时才发布的、语焉不详的紧急通知,吸引到了这里。美国总统将亲自出席,宣布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的“历史性科技突破”。
在无数闪光灯的照耀下,大卫·陈,这位“灯塔计划”的总负责人,意气风发地走上了发布台。
“女士们,先生们,”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全世界,“三个月前,我们启动了‘灯塔计划’。我们的目标,是探索制造业的未来,是重新点亮美国的科技灯塔。”
“今天,我站在这里,将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做到了!”
他侧过身,指向身后缓缓拉开的巨大幕布。
幕布之后,是一个充满了未来感的玻璃展柜。展柜中央,一个造型极其复杂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钛合金独有的、冷峻的金属光泽。
它的结构,比现役任何一款发动机的叶盘都要复杂。无数片薄如蝉翼的叶片,以一种违反常规工程学常识的、带有镂空和内部流道的结构,与中央的轮盘,完美地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焊接或铆接的痕迹。
“这就是‘灯塔一号’原型机的第一个作品。”大卫·陈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一个完全一体成型的、内部结构超复杂的涡轮叶盘。它的重量,比传统工艺制造的同类产品,轻了40%,而强度,提升了60%。”
为了证明这一点,发布会现场,两名工程师启动了一台小型的力学测试机,对叶盘进行了公开的、初步的负载和振动测试。
屏幕上,各项性能数据,都远超现役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部件。
整个发布厅,彻底沸腾了。
“历史性的突破!”
“美国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未来!”
“‘灯塔计划’首秀,震撼全球!”
第二天,几乎全世界所有主流媒体的科技版头条,都被这个消息所占据。《华尔街日报》更是直接打出了一个醒目的标题——《奇迹还是幻觉?美国在原子级制造领域取得决定性领先》。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剧烈的震动。它似乎在向世界宣告,那个曾经在科技领域独领风骚的超级大国,又一次在关键的赛道上,夺回了领先地位。
这股压力,也无可避免地,传到了正在埋头苦干的“新地平线”团队。
“林总,孟院士,这是我们情报组整理的、关于‘灯塔计划’发布会的所有公开资料和技术细节分析。”
在“铸心计划”的每日例会上,苏晓月将一份报告,分发给了在座的所有核心成员。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看着屏幕上,那个被大卫·陈奉为“杰作”的叶盘,表情各异。
一些来自超算中心的年轻工程师,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凝重和担忧。对方只用了三个月,就拿出了一件看起来如此完美的成品,这份速度,确实令人不安。
“三个月……他们的进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王总师皱着眉头,仔细地研究着叶盘的每一个细节,“这个结构,用传统工艺,确实不可能实现。他们一定是在增材制造领域,取得了某种关键性的突破。”
然而,林浩和高翔,在仔细地看完了所有高清视频和图片资料后,却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高师兄,你怎么看?”林浩没有先说自己的结论,而是看向了高翔。
高翔推了推眼镜,他指着屏幕上一张叶片边缘的超高倍率放大图,语气平静地说道:“从宏观结构上看,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优秀的作品。它的复杂程度,已经达到了目前增材制造的顶峰。但是……”
他的手指,在图片上一个极其微小的、普通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区域,画了一个圈。
“这里,我观察到了‘台阶效应’的残余痕迹。虽然经过了极其精细的后期打磨抛光,几乎看不出来。但这种由于逐层堆叠而产生的、微米级的轮廓误差,是所有基于‘粉末床熔化’技术的固有缺陷,无法从物理上根除。”
“另外,”他又指向另一处,“叶片的最薄处,出现了轻微的‘球化’现象。这是因为在小尺寸区域,金属熔池的表面张力过大,导致液态金属无法完美铺展而形成的。这个问题,也证明了他们的加工过程,依然是在‘熔化’和‘凝固’的宏观尺度上进行的。”
高翔从理论物理的角度,做出了精准的分析。
林浩点了点头,接过了他的话。
“高师兄说的是理论,我再补充一点工程上的观察。”他的目光同样锁定在那张图片上,眼神锐利,“你们看这个内部冷却流道的入口边缘。虽然做了处理,但依然可以看到激光熔接过快时,金属粉末未能完全熔化而产生的‘粘粉’现象。”
“这些细节都指向了一个结论。”
林浩站起身,走到主屏幕前,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为这次轰动全球的发布会,下了最后的判词。
“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原子级制造’。”
“‘灯塔一号’,本质上只是一台精度极高、功率极大、并且优化了工艺算法的、传统的‘选区激光熔化’(SLm)金属3d打印机。”
“他们做到的,是在旧的技术路线上做到了极致的优秀。但他们并没有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林浩的结论,让整个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之前所有的担忧和凝重,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恍然大悟的轻松。
原来,那只是一个被包装得无比华丽的、皇帝的新衣。
孟院士看着林浩和高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支团队,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领先者,他们还拥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这样的团队是不会被任何外部的烟雾弹所迷惑的。
“那……我们要不要把这个结论,通过一些渠道公布出去?揭穿他们?”一位年轻的专家,有些兴奋地提议道。
林浩闻言,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徐涛,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