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林浩的态度,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徐涛身上。
徐涛正靠在椅子上,双手抱在胸前,脸上带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笑容。他显然早就和林浩通过气,并且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
“揭穿他们?为什么要揭穿?”徐涛慢悠悠地开口了,语气里带着一丝狡黠,“好不容易有人搭起这么大一个舞台,唱了这么一出好戏,我们直接上去把台拆了,那多没意思。”
孟院士有些不解地看着他:“小徐,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徐涛坐直了身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不但不拆台,我们还要给他们‘捧场’,把这个台子搭得更高,高到让他们自己下不来台。”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主屏幕上。
“各位前辈,大卫·陈这次玩的是一套组合拳。核心目的,就是通过一场完美的公关秀,来重塑市场和学界对美国技术的信心,从而为他们的‘灯塔计划’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我们如果现在出去戳穿他们,双方必然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这恰好就中了他们的计,会极大地分散我们自己的精力。”
“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打法。”徐涛调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数十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推特、Reddit和学术论坛的账号。
“这是新地平线这几年在全球各地注册和维护的一批‘马甲’账号。”徐涛介绍道,脸上露出了一个程序员都懂的笑容,“有些是知名的科技博主,有些是伪装成常春藤大学的博士后,还有些是整天在论坛里指点江山的‘民间大神’。这些账号,在各自的小圈子里,都积攒了不少粉丝和话语权。”
“从今天开始,我的这些‘水军’,将对‘灯塔计划’和它的负责人大卫·陈先生,发动一场疯狂的‘吹捧’。”
徐涛的计划,让在座的孟院士和王总师等老一辈科学家,都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学术和技术的较量,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
当天下午,一场由徐涛在幕后精心导演的“捧杀”大戏,正式在全球互联网上拉开了序幕。
首先发难的,是一个在推特上拥有上百万粉丝的、名为“tech-prophet(科技先知)”的知名科技博主。他发表了一篇长推文,标题极具煽动性:《这不是3d打印,这是创造世界!——为什么说大卫·陈是21世纪的爱迪生?》。
文章中,他将“灯塔一号”打印出的那个叶盘,奉为“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杰作”,并盛赞大卫·陈的“原子级制造”理念,是“为人类打开了通往物质世界尽头的钥匙”。
紧接着,在凝聚态物理最权威的学术论坛“physicsForum”上,一个自称是“普林斯顿博士后”的账号,发表了一篇技术分析贴。帖子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论证”了“灯塔计划”的技术路线,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和“理论自洽”,并将那些质疑其技术细节的人,统统打为“看不懂未来的酸葡萄”。
在这些“意见领袖”的带领下,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我早就说了,美国的技术底蕴依然是世界第一!”
“太震撼了,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大卫·陈,我的神!”
在徐涛的精准操控下,这些“吹捧”的言论,并没有停留在空洞的赞美上,而是不约而同地、开始向一个“善意”的方向引导。
“tech-prophet”再次发文:“既然‘灯塔计划’已经能够完美地打印出结构如此复杂的钛合金,那么下一步,最能体现其‘原子级’能力的,无疑是挑战那些对微观结构有极致要求的‘终极材料’!比如,直接打印出高温超导材料,或者整体成型一块大尺寸的单晶!”
这个“建议”,像一颗投入舆论场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对!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如果能打印超导体,那才是真正的神迹!”
“期待大卫·陈的下一个奇迹!”
这些被精心引导的言论,很快就被主流媒体所捕捉并放大。《华尔街日报》的科技评论员,甚至直接在电视节目上公开向大卫·陈喊话:“全世界都在期待,‘灯塔计划’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一座更高的山峰?”
……
弗吉尼亚,兰利。
大卫·陈看着自己办公室里,那份由舆情监测部门紧急汇总的报告,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四十八小时里,全球网络上对“灯塔计划”的赞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他本人的声望,也被推到了一个近乎“科技救世主”的高度。
这本该是值得开香槟庆祝的事情。
但大卫·陈的心里,却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不安。他敏锐地察觉到,在这场看似自发的舆论狂欢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精准地操控着一切。
对方没有反驳,没有攻击,反而将他高高地捧起,然后在他面前,放上了一块他根本不可能举起来的巨石。
“高温超导……单晶……”
他喃喃自语,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灯塔一号”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台顶级的SLm设备,处理常规的钛合金、高温合金游刃有余。但是,要去打印超导体或者非晶合金这种对微观原子排列有极致要求的材料,是根本不可能的。
激光熔化带来的剧烈热效应,会瞬间摧毁这些材料脆弱的微观结构。
对方,显然已经看穿了他的底牌。并且,正在用一种他无法拒绝的方式,逼他打出下一张牌。
“我们能拒绝吗?”他的助手在一旁,有些担忧地问道。
“怎么拒绝?”大卫·-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烦躁,“我们刚刚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掌握了‘原子级制造’。现在全世界都在问我们,能不能用原子打印一个苹果,我们难道说‘不,我们只能打印梨’吗?”
一旦他承认自己的技术有局限性,那么之前发布会所营造的一切光环,都将瞬间崩塌。“灯塔计划”,将从一个“科技神话”,沦为一个“公关笑话”。
他已经骑在了虎背上,根本没有下来的可能。
沉默了良久,大卫·陈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白宫科技顾问的号码。
“先生,我需要立刻召开一次‘灯塔计划’的新闻通气会。”
电话那头,顾问的声音很兴奋:“当然!大卫,全世界都在期待你们的好消息。你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是超导吗?”
大卫·陈闭上了眼睛,艰难地说道:“不……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攻克‘非晶合金’的一体化成型。这是通往更高级材料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他选择了一个看起来难度比超导稍低,但实际上同样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他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他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硬着头皮,跳进去。
他寄希望于,能用美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对方真正拿出成果之前,奇迹般地解决这个难题。
挂掉电话,大卫·陈看着窗外,心中第一次产生了一丝无力感。
他感觉自己不像一个运筹帷幄的计划负责人,更像一个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的提线木偶。而那根看不见的线,就在江北,在那个年轻的总指挥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