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张辽率部北上,兵锋直指汝南。随后,赵云也率部北上,在后接应。刘备并未急于北上追击,而是着手稳定新得的九江郡。他亲自招降了被俘的袁术老臣阎象,此人虽曾辅佐袁术,但多有劝谏,并非一味阿附,且熟知淮南民情。刘备以其为九江郡丞,又命新近投效的许靖为九江郡太守,让二人尽快恢复民生,安抚流民,赈济饥荒。阎象感其仁德与信任,涕泣受命,尽心竭力。
这一日,刘备正在府衙处理政务,忽闻管亥自庐江返回,还带来了两人。刘备召见,只见管亥风尘仆仆,身后跟着一员年轻小将,英气勃勃,正是新来投效的庐江本地义士丁奉,另一人则是原袁术麾下大将,在庐江之战中被俘后归降的张勋。
“主公!”管亥抱拳行礼,“庐江已定,汉升将军奉命留守,弹压地方,一切安好。这位是丁奉丁承渊,庐江本地人,勇力过人,仰慕主公已久,特来相投!这位是张勋将军,深明大义,愿归顺主公,共讨国贼!”
丁奉虽年轻,却毫无惧色,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庐江丁奉,拜见刘使君!使君仁德,奉早有耳闻,今特来投效,愿为使君牵马坠蹬,万死不辞!”
张勋也连忙跪下,面带愧色:“败军之将张勋,蒙使君不杀之恩,愿效犬马之劳,戴罪立功!”
刘备见丁奉英武,张勋态度诚恳,心中甚喜,上前亲手扶起二人:“二位将军请起!承渊英气逼人,他日必为栋梁!张将军能弃暗投明,乃江淮之幸!即日起,任命丁奉为军前校尉,暂归管亥将军麾下听用;张勋为牙门将军,随军效力!”
“谢主公!”丁奉、张勋激动拜谢。
就在刘备整合淮南力量之际,北面汝南传来捷报。张飞、张辽率军北上,兵锋直指汝南。盘踞汝南多年的黄巾余部刘辟、龚都,虽出身草莽,却亦知大义,久闻刘备仁德之名,更知袁术乃篡逆国贼,竟主动遣使联络张飞,表示愿率部归降,并作为内应,共击袁术!
刘备闻讯,大为欣慰,历史上此二人曾接纳并忠心追随自己直至战死。他命管亥率部留守九江,便与郭嘉、典韦等核心文武,率一部精兵,离开寿春,北上汝南。
汝南城下,刘备大军与张飞、张辽部会师。刘辟、龚都亲自出营迎接,两人皆粗豪汉子,见到刘备,倒头便拜:“汝南刘辟(龚都),久闻使君大名,如雷贯耳!今愿率本部儿郎,归顺使君,讨伐国贼,虽死无憾!”
刘备连忙下马,亲手扶起二人,动情道:“二位壮士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备感激不尽!岂能让忠义之士寒心?”当即表奏刘辟为平虏将军,龚都为中郎将,仍统旧部,暂归翼德将军麾下听用。刘辟、龚都见刘备如此信任,更是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有了刘辟、龚都这熟悉地情的本地人相助,攻打汝南城变得顺利许多。刘、龚旧部在城内制造混乱,散布袁术穷途末路的消息,极大动摇了守军士气。
张飞、张辽、赵云、朱桓等将趁机猛攻城池。汝南守军抵抗不住,士气不振,逐渐崩溃,刘辟、龚都旧部趁势打开城门,刘备大军汹涌而入。
纪灵作为袁术麾下最后能打的大将,率部死战,试图挽回败局。张飞看见正在指挥的纪灵,大吼一声:“纪灵小儿,纳命来!”便一马当先,直奔纪灵而来。
纪灵见张飞如此悍勇,亦挺刀来战。两人在城内狭路相逢,刀矛并举!然而,纪灵虽勇,却怎是暴怒状态下张飞的对手?丈八蛇矛如同黑龙出海,势大力沉,不过三五回合,便一矛震飞纪灵手中兵刃,再一矛刺穿其胸膛,将其挑于马下!
主将战死,汝南守军彻底崩溃。
袁术听着外面震天的喊杀声和“城破了”的惊呼,面如死灰,浑身瘫软。他身着那身早已污损不堪的皇袍,环顾左右,仅剩寥寥数名内侍,武将谋臣早已逃散或战死。
“完了……全完了……”袁术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绝望与疯狂。他从怀中掏出那方费尽心机得来、却最终被证实为假的传国玉玺,看着上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发出一阵凄厉的惨笑。
“玉玺……哈哈……假的!都是假的!天命……不在我!”他猛地将玉玺摔在地上,抽出腰间佩剑。
“陛下!不可啊!”一名老内侍哭喊着扑上来。
“滚开!”袁术一脚将其踹开,望着殿外越来越近的火光和喊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朕……宁死……不降!”言罢,横剑于颈,猛地一拉!鲜血迸溅,这位妄自称帝、折腾得淮南天怒人怨的“仲家皇帝”,最终以这种方式,结束了他荒唐而可悲的一生。
刘备入城后,迅速稳定秩序,在屋内找到了袁术的尸体以及那方被摔在一旁的假玉玺。他下令妥善收殓袁术,并将其家小、以及那方作为罪证的假玉玺,一并派人严密看管,准备择日押送至天子御前,交由天子发落。
正当刘备处理汝南善后事宜时,又有意外之喜传来。杨奉、杨定、韩暹,以及徐晃,率领部分旧部,辗转南下,已至汝南城下。
刘备闻之大喜,亲自出城相迎。杨奉等人见刘备如此礼遇,心中感动,纷纷表示愿效犬马之劳。刘备当即授予杨奉、杨定、韩暹等人偏将军等官职,安抚其部众。
然而,刘备的目光,更多地落在了杨奉身后那员气宇轩昂、沉稳不凡的将领身上——正是徐晃徐公明!
“这位将军,气度不凡,想必就是曾在长安护驾有功的徐公明吧?”刘备笑着对杨奉说道。
杨奉连忙道:“使君好眼力,此正是末将麾下徐晃。”
刘备走上前,握住徐晃的手,目光诚挚:“公明之勇,备早有所闻!乃世之良将也!今得相见,幸何如之!”他转而看向杨奉,语气温和的说道,“杨将军,备有一不情之请。我观公明乃大将之才,甚是喜爱。不知将军可否割爱,让公明于我帐下效力?我必重用之!”
杨奉见刘备对自己坦诚相待,刚被封官,又如此看重自己的部下,虽有些不舍,但也知徐晃确实非池中之物,留在自己手下确实屈才,更感刘备之诚,于是慨然道:“使君言重了!公明能得使君青眼,是他的造化!末将岂有不愿之理?公明,日后你便好好追随刘使君,建功立业,莫要辜负使君厚望!”
徐晃本就对刘备心生好感,见旧主杨奉如此深明大义,新主刘备又如此看重自己,心中激荡,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晃,飘零半生,今蒙使君不弃,必当竭尽全力,效忠使君,万死不辞!”
“好!我得公明,如虎添翼也!”刘备大喜,当即任命徐晃为裨将军,留在中军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