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豪那充满怨毒与疯狂的咆哮声仿佛还在法庭空旷的穹顶下隐隐回荡,给所有人心中投下了一片浓重的阴影。然而,法律的进程不会因任何人的情绪失控而停滞。在控辩双方短暂的休整与准备后,审判长宣布进入下一个关键环节——传唤专业领域专家证人出庭。
首先走上证人席的,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稳干练的中年男子。他是受检察机关委托,参与本案资金流向分析的资深金融调查专家,李明博士。
“审判长,各位陪审员,”李明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学术界特有的严谨,“我们通过对‘宏利贸易’及其关联的数十个离岸与境内账户,超过十万条交易记录的追踪分析,可以确认一条清晰、连续且具备高度隐蔽性的资金转移路径。”
他操作着连接到法庭大屏幕的电脑,复杂的资金拓扑图再次呈现,但这一次,他的讲解更加深入骨髓。
“请看这里,”激光笔的红点落在“宏利贸易”向开曼群岛“A投资控股”的转账节点,“这笔八十万美元的转出,在‘宏利贸易’的账目上被伪装成‘技术服务费’,但其收款方‘A投资控股’根本不具备提供任何技术服务的资质与人员,它是一个典型的‘过桥工具’。”
红点随着资金的拆解、转移,在新加坡、香港的空壳公司间跳跃。“资金在这些账户间的停留时间极短,往往在到账后几分钟内就被再次转出,这是典型的洗钱操作特征,目的在于切断直接关联,增加追踪难度。”
最后,红点定格在通过地下钱庄渠道,最终流入张某某表弟及王强等行动人员账户的记录上。“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李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加重,“所有这些分散、多层的资金流动,其汇总后的最终金额,与行动人员收到的‘酬劳’、以及肇事司机亲属收到的‘封口费’总额完全吻合。并且,所有关键转账的时间点,都与被告人傅天豪踩点、下达指令、以及事发后的时间点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对应关系。”
他最后总结道:“这种跨越多国司法管辖区、利用复杂公司结构和地下钱庄完成的资金转移,其设计之精巧、路径之隐蔽,绝非临时起意可以伪造。它是一个完整的、为特定犯罪目的服务的金融操作体系,其源头,直指对‘宏利贸易’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傅天豪先生。”
李明的证词,如同一位高超的解码专家,将那条看似复杂混乱的金钱河流,解读成了指向明确的犯罪路线图,其专业性与客观性,让任何关于“资金证据系伪造”的指控都显得荒谬可笑。
金融专家退场后,紧接着上场的,是一位身着便装、目光锐利的技术专家,陈涛。他来自国内顶尖的电子数据鉴定机构,负责本案中关键电子证据的复原与鉴定工作。
“我们主要面对两项挑战,”陈涛言简意赅,“一是复原被多次格式化的手机中的通讯记录,二是恢复被从市政监控系统底层删除的监控视频。”
他首先展示了那部被傅天豪亲自使用并多次格式化的手机。“通过对手机存储芯片的物理级数据提取和深层分析,我们成功恢复了部分被删除的、使用加密通讯软件的历史记录时间戳。虽然无法直接获取通讯内容,但这些记录的存在时间,与资金转移、人员联络的关键时间点高度重叠,形成了强烈的间接印证。”
接着,他切换到被删除的市政监控视频复原技术说明。“删除操作并非毫无痕迹。我们在存储设备的底层扇区中,找到了被标记为‘已删除’但尚未被新数据覆盖的原始视频数据碎片。通过特定的数据重组和校验算法,我们成功地将其复原。”屏幕上并排展示了原始被删除的记录(显示为无法读取)和经过复原后的清晰视频——正是傅天豪车辆在事发前一小时出现在现场附近的画面。
“这项复原技术,在国际法证科学领域是成熟且公认的。”陈涛语气笃定,“其过程的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日志记录和哈希值校验,确保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排除了任何篡改或伪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这段视频,就是当时真实记录的客观反映。”
两位专家的证词,一位从纷繁复杂的金融网络中理清了罪恶的资金脉络,另一位则以无可辩驳的技术手段,让被刻意抹去的“眼睛”重新睁开。他们用科学的语言、严谨的数据、公认的原理,将公诉方之前展示的证据,从“事实”层面,夯实到了“科学真理”的高度。
他们的证言,如同最坚固的基石,牢牢地垫在了所有证据之下,使得傅天豪那套“伪造陷害”的荒谬说辞,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丝立足之地。法庭内,即便是最倾向于被告人的旁观者,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证据的天平,已经倾斜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辩护律师席上,一片沉寂,再也无法找到任何可以从专业角度进行有效质疑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