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上的汹汹战意,化作了总参谋司签押房内更为具体、务实的筹谋。赵佶并未返回后宫,而是直接移驾至此。与会者仅有总参谋使吴敏、副总参谋使宇文虚中,新组建的云南参谋司几位主事—宗泽、张宪、王麟、马扩,以及被特意召来的太医局提举。
房间中央,一幅巨大的云南路及交趾地区地图已然展开,上面山川河流、城镇关隘标注得密密麻麻。
赵佶坐于主位,目光沉静,开门见山:“朝堂之上,战意已明。然南征之难,不在敌之强悍,而在天时地利之险恶。今日所议,便是要将这难处,一条条掰开、揉碎,找出应对之策。宗泽,你先说。”
宗泽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持细杆指向交趾区域:“陛下,诸位。交趾地形,北接我云南、广南,多崇山峻岭,密林深篁;其东、南临海,海岸线曲折。其境内江河纵横,湿热多雨,瘴疠横行。此乃用兵第一大忌。”
他顿了顿,继续道:“故,臣与作战曹同僚初步议定,投入兵力,贵精不贵多。应以适应山地、林莽作战的龙骧军振武军为主力,辅以火力强劲之神机营。具体至基层,臣构想一什(十人)之编成如下:六人装备燧发枪,为主战火力;两人为神臂弓手,负责中远距离精准打击及破甲;一人为长枪手,于近战结阵时抵御冲击;一人为刀盾手,负责掩护、格挡及狭窄地形清剿。如此,远近兼备,攻守有度。”
吴敏捻须沉吟:“十一之制,颇为新颖。神机营集中使用火力固然凶勐,但于山林地带,确需分散配置,增强小队独立作战之能。此议可细化为操典,加紧演练。”
赵佶点头:“准。具体编制比例,作战曹可依实战反馈再行微调。接下来,辎重乃命脉。王麟。”
王麟立刻起身,面色严肃:“陛下,诸位大人。南疆补给,陆路艰难,五岭阻隔,运粮十石,至前线恐不足三石。故此,辎重曹计划,全力开辟沿海补给线!利用伏波行营控制海路,于钦、廉、琼等地设立大型转运仓,物资由海船直接输送至前线登陆点,再由内河漕运或人力畜力转运。同时,疏浚、利用交趾境内河流,建立内陆水运网络。”
他特别强调:“鉴于神机营将成为主力,火药供应至关重要。臣已与工部、将作监协调,计划在所有后方基地及前线大营,建立专用火药库,必须选址高燥,建筑防水防潮,墙体加厚,并由神机监派遣专员,实行最严格之管理,非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靠近,确保万无一失。”
“此议甚妥!”宇文虚中赞道,“水火无情,火药更是如此,管理必须严苛。”
赵佶看向太医局提举:“孙提举,该你了。朕召你来,可知为何?”
太医局提举连忙躬身:“陛下,臣明白,是为南征将士之疫病防治。”他脸上带着忧色,“岭南瘴疠,非同小可。湿热之地,多有毒虫疫气,易生疟疾、痢疾、脚气、瘴疽等症,往往大军未战,已折损过半。”
“可有应对之法?”赵佶追问。
“有,但需极大投入。”孙提举认真回道,“其一,须广备随军医官,数量需远超平常,至少达到每都配备三至五名精通伤寒、金创及瘴疠之医官,并携带大量草药,如常山(抗疟)、黄连(止痢)、艾叶(驱蚊防瘴)等。其二,严令将士不饮生水,务必煮沸;扎营须择高燥通风之地,挖掘排水沟渠,定期洒扫石灰消毒;发放驱虫药囊,夜间悬挂蚊帐。其三,可预先征集熟悉当地草药之上着,协助辨识、采集本地可用药草。”
赵佶沉声道:“准!太医局即刻拟定详细方案及所需药材清单,报与户部及辎重曹,不得有误!将士性命,重于泰山!”
最后,赵佶总结战术要诀,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将领:“对于山林作战,朕再强调几点,尔等须牢记,并贯彻至每一名士卒。”
“其一,行军与侦察,斥候先行,逢林莫入!绝不可贸然进入陌生林区,必先遣精锐斥候,多方探查,确认无伏兵险阻,方可前进。”
“其二,战术队形与火力运用,要化长为短,化整为零。避免大队人马在狭窄林道中拥挤,以都、什为单位,梯次配置,相互掩护,交替前进。充分发挥燧发枪小队火力与神臂弓的精准。”
“其三,也是最关键一点,步步为营!”赵佶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每前进一段距离,占领要地后,就要选择险要处,建立一个巩固的兵站!囤积粮草、弹药、药品,留兵驻守。此兵站,既是继续前进的跳板,亦是万一受挫时,安稳后退的支点!宁可慢,不可乱!朕要的是一场稳步推进、碾碎一切的胜利,而非孤军深入的冒险!”
皇帝的话条理清晰,思虑周详,将热带山林作战的要点剖析得明明白白。众将皆是知兵之人,闻言无不凛然,心中对此次南征的艰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皇帝的深谋远虑感到钦佩。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众人齐声应道。
云南参谋司的运转,自此进入了最紧张、最细致的实质性筹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