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一过,日头就毒了起来。药圃里的土被晒得发烫,刚浇过的水落在地上,“滋滋”地冒着白汽,转眼就没了踪影。林辰戴着草帽,蹲在白术畦边,手里捏着小锄,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松土,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砸在泥土里,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林先生,歇会儿吧!”赵平挑着水桶从溪边回来,扁担压得“咯吱”响,桶里的水晃出不少,打湿了他的粗布裤腿。“青禾姐熬了绿豆汤,放了薄荷,冰镇着呢,喝一口透心凉!”
林辰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汗,望着满眼翠绿的药圃,嘴角带着笑意:“再松完这畦就歇。你看这白术,叶片厚实,茎秆挺直,今年定是个好收成。”他接过赵平递来的水瓢,舀了半瓢溪水浇在地里,看着水珠顺着叶片滚进土壤,“这几天得勤浇水,不然幼苗经不起晒。”
正说着,邻村的王村长带着两个后生匆匆赶来,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黄澄澄的甜瓜。“林先生,可算找到你了!”王村长抹着汗,脸上带着急色,“我们村的盐池不知咋回事,煮出来的盐发苦,还带着股怪味,想请你去看看。”
林辰心里一怔。邻村去年跟着学了“淋卤法”,也建了盐坊,前几个月出的盐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出了问题?他放下小锄:“走,去看看。”
青禾闻讯从药铺出来,把绿豆汤递给王村长:“先喝口汤解暑,不急在这一时。”她给林辰拿了顶新草帽,“带上这个,太阳毒。”
邻村的盐坊在村西头,和林辰他们村的样式差不多,只是沉淀池的芦苇席看起来有些发黑。王村长指着结晶池里的卤水:“你看这水,比往常浑浊,煮出来的盐就发苦,村里的老人们说,怕是冲撞了什么。”
林辰蹲在沉淀池边,捻起一把芦苇席上的泥,放在鼻尖闻了闻,又舀了勺卤水尝了尝,眉头微蹙:“不是冲撞了什么,是芦苇席该换了。”他指着发黑的席子,“这席子用了快半年,孔隙里积了太多杂质,过滤不干净,卤水自然发苦。”
王村长愣住了:“可我们上个月才换的啊……”
“你们用的是干芦苇编的席子吧?”林辰问道。见王村长点头,他解释道,“干芦苇纤维脆,用不了多久就会积垢。得用新割的湿芦苇编席,泡在卤水里会变得更坚韧,孔隙也不容易堵,过滤效果好,还耐用。”
他又走到煮盐的铁锅边,用铲子刮了点锅底的垢:“还有这锅,每次煮完盐都要刷干净,不然锅垢混进新盐里,也会带苦味。”
两个后生听得认真,赶紧拿出本子记下。王村长脸上的愁云散了,拉着林辰的手:“多亏了你啊林先生!不然我们这盐坊可就废了。”他让后生把甜瓜塞给林辰,“这点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
林辰推辞不过,收下甜瓜,又细细教了他们辨认芦苇好坏的法子:“新割的芦苇茎秆饱满,颜色青黄,闻着有股清香味;干芦苇颜色发灰,一折就断,不能用。”
回村的路上,赵平忍不住问:“林大哥,他们咋连芦苇席要换湿的都不知道?”
“咱们学的时候也是一步步试出来的啊。”林辰笑道,“刚开始咱们不也用过错的法子?能帮一把是一把,都是乡里乡亲的。”
刚到村口,就见柳轻烟带着学堂的孩子们在药圃边观察药材。她手里拿着根教鞭,指着薄荷讲解:“大家看,薄荷的茎是四棱形的,这点和紫苏不一样,紫苏的茎是圆形的……”孩子们围成一圈,有的记笔记,有的伸手轻轻摸叶片,眼里满是好奇。
“柳姑娘教得真仔细。”林辰笑着走过去。
柳轻烟回头,眼里闪着笑意:“这些孩子比我想象的聪明,昨天教的‘紫苏’,今天都能认出来了。”她指着钱小六,“小六子还画了幅紫苏生长图,从发芽到开花,一步步画得可清楚了。”
钱小六被夸得脸通红,从书包里掏出画纸递给林辰:“林先生你看,这是我照着药圃画的。”纸上的紫苏苗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生长阶段,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林辰接过画纸,心里暖暖的:“画得好!等晒干了,贴在学堂的墙上当教材。”
傍晚的药铺格外热闹。青禾在厨房忙碌,锅里炖着冬瓜海带汤,是用新制的盐调味的,鲜香可口。苏明在整理今天采收的金银花,按大小分拣,动作熟练得像个老药工。赵平则在给盐坊的测卤杆做记号,准备明天送给邻村。
柳轻烟带着孩子们的作业回来,脸上带着笑意:“你看红丫写的‘药材日记’,说今天帮娘采了薄荷,泡的茶治好了爹的头疼,字里行间都是高兴。”
林辰接过日记,娟秀的小字里透着真诚,仿佛能看到红丫认真写字的模样。他想起自己走过的那些路,见过的那些人,突然觉得,把这些种药、制盐的本事传下去,看着孩子们一点点学会,看着邻村的盐坊越来越好,比当年在京城搅动风云更有意义。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喝着冬瓜汤,吃着青禾做的紫苏饼。月光洒在药圃里,给叶片镀上一层银辉,远处传来蛙鸣和虫叫,像在唱一首夏夜的歌。
“对了,”青禾突然想起一事,“晚晴来信说,苏州府的药铺想请咱们派个人去教他们种石斛,赵平你想去吗?”
赵平愣了愣,眼里闪过犹豫,又带着期待:“我……我能行吗?”
“怎么不行?”林辰拍着他的肩膀,“你现在学制盐、种药材都是好手,去苏州府正好把咱们的法子传得更远些。”
柳轻烟也道:“我可以写封信给晚晴,让她多照应你。这是好事,既能长见识,又能帮人,该去。”
赵平重重地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我去!我一定把本事好好教给他们!”
夜色渐深,药铺的灯还亮着。林辰坐在灯下,看着赵平在收拾行李,苏明在整理药材图谱,柳轻烟在给孩子们批改作业,青禾在准备明天要教女孩子们做的药膳方子。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却又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推着这平凡的日子往前走去。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墙上的《南北草药图谱》上,那些熟悉的药材仿佛活了过来,在光影里轻轻摇曳。林辰知道,这些关于草木、关于盐、关于传承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就像这夏夜的风,带着药香,带着希望,吹向更远的地方。